欢迎莅临广电计量!
服务热线 400-602-0999
党群工作 两学一做
“家门口”的党史故事第23期 | 小岗村“大包干”
发布时间:2021-12-15浏览次数:1142

 

        为进一步深化广电计量党史学习教育,着力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质量实效, 发挥各党支部、团支部学党史、展风采的示范带头作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以实际行动庆祝建党100周年。广电计量党委通过党建带团建,开展“百名党团员讲100个家门口的党史故事”实践活动,邀请先进党员、团员录制音频,向公司全体职工讲述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百年奋斗史。

 

“家门口”的党史故事  第23期

主讲人:施婷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工作岗位生态环境业务副总监

所属支部合肥子公司党支部

 

        讲好党史故事,献礼建党百年。欢迎大家收听本期“家门口”的党史故事。大家好!我是合肥子公司党支部施婷婷。今天我讲述的是发生在安徽凤阳县关于“大包干”的党史故事。

 

        20世纪70年代末的凤阳,经济发展极其艰难。人民公社体制和“左”倾错误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生产队上工是“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探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1978年底的一个夜晚,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悄悄聚集开会。大家一致同意:分田到户包干,对外隐瞒;各户必须保证完成每年午秋两季交给国家和集体的任务;队干部如因单干“蹲班房”,其他社员帮助其家庭完成农活,并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会议结束,大家签订了保证书,并按下了鲜红的手印。

 

        “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就迎来了大丰收。1979年秋,小岗村收获粮食13.3万斤,油料3.5万斤,完成征购任务2万多斤,人均年收入400多元。这一年,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公粮的小岗生产队,首次上交公粮,还第一次归还清了国家贷款。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小岗村“大包干”。

 

        在当时“左”倾思想仍有巨大市场的情况下,小岗村秘密进行“大包干”背负了巨大的政治风险。幸而在地方领导,特别是省委书记万里同志的支持下,小岗人最终顶住了压力。这场发源于安徽的农村改革迅速走向全国,冲破了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有力促进了农村体制的创新和市场经济格局的形成。

 

        读了小岗村“大包干”的故事,我感受到了小岗村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它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序幕。不仅促成了农村生产力解放,重塑了中国农村经济形象,而且造就了中国当代改革的大趋势,为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大包干”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汇入了中国改革大潮的历史洪流之中,变成了当代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