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深化广电计量党史学习教育,着力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质量实效, 发挥各党支部、团支部学党史、展风采的示范带头作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以实际行动庆祝建党100周年。广电计量党委通过党建带团建,开展“百名党团员讲100个家门口的党史故事”实践活动,邀请先进党员、团员录制音频,向公司全体职工讲述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百年奋斗史。
“家门口”的党史故事 第17期

主讲人:冯竟哲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工作岗位:元器件筛选与失效分析实验室测试工程师
所属支部:可靠性与环境事业部党支部
讲好党史故事,献礼建党百年。欢迎大家收听本期“家门口”的党史故事。大家好!我是环境中心党支部冯竟哲。今天我讲述的是发生在广州关于“毛主席采纳村官诤言”的党史故事。
1961年3月11日,毛主席在广州主持召开讨论和制定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的三南会议。13日,在谈到公共食堂问题时,他说:“广东有个大队总支书记说,办食堂有四大坏处:一是破坏山林,二是浪费劳力,三是没有肉吃(因为家庭不能养猪),四是不利于生产。”他认为“这个同志提出的问题值得注意。这些问题不解决,食堂非散伙不可”。这位引起毛主席重视的大队书记,就是时任广东新兴县里洞公社蒙坑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梁纪南。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开展。1958年下半年起,粤西山区的新兴县开始办公共食堂、吃“大锅饭”。是时,农业方面“以粮为纲”,浮夸风盛行。新兴县因粮食产量数字虚假,大仓存量所剩无几,无法按时下拨粮食给食堂。没有粮食,社员只得靠杂粮和野菜充饥。梁纪南感到事态严重,为上达下情,他让大队文书代笔,向广东省副省长安平生写信反映了公共食堂的问题。此时党中央已经注意到农村中存在的“一平二调”问题。1961年1月13日,毛主席发表了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主旨的讲话,要求各级党委深入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中央调查组奉命南下广东农村开展实地调查。梁纪南到广州参加了调查座谈会,实事求是地讲述公共食堂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要求解散公共食堂并说明了理由。1961年2月,毛主席到广州。他认真查看中央调查组在广东调查后形成的《调查纪要》,在听取中央调查组和广东省委的汇报时,对梁纪南反映的应解散公共食堂的意见很重视,这才有了开头毛主席在三南会议上关于公共食堂的发言。1961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讨论和试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的指示》,取消分配上的部分供给制,在公共食堂问题上采取自愿原则,社员口粮分配到户、由社员自由支配等。至此,党中央纠正了用行政命令大办农村公共食堂的做法,较为妥善地解决了困扰农民的吃饭问题。
读了毛主席采纳村官诤言故事,我深刻理解到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如毛主席指出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