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零食包装上写着面制品,为什么吃起来却不像面?辣条是用地沟油做的,是真的还是唬孩子?学校门口的关东煮健康吗?喝一瓶饮料等于吃了14块方糖,是真的吗……
为了加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开有害食品,让家长和老师们多一份安心,《小学生学习报》与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河南广电计量检测有限公司合作策划了“我是健康小卫士”活动。2月25日上午,《小学生学习报》编辑部带领20名小记者们踏上了揭秘之旅。
食品是否安全?小记者们不信传言信实验
“妈妈说辣条是地沟油做的,不让我吃。是真的还是在唬我?”在河南广电计量检测有限公司,小记者认真地向专家寻求答案。河南广电计量检测有限公司是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原地区的计量检测基地,可提供环保检测、计量校准、食品农产品检测等专业服务。
口说无凭,食品农产品实验室吴昊主任、王艳丽副主任、郭良起副主任三位专家带领小记者们走进实验室,现场观看实验过程。

观看辣条用油检测试验
实验采用酸碱滴定分析法,以酚酞作为指示剂。在将烧杯中液体滴至微红的过程中,小记者们一个个急得像等开饭似的,伸长脖子喊着:“为什么要滴成微红色?我想看大红色。”逗得现场老师、专家们哈哈大笑。
酸价是指每克植物油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可作为酸败的指标。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
此次实验经过制样——浸泡——提取油脂-——称样——滴定——计算结果一系列过程,得到了如下数据:

此次样品执行标准为DB41/T 515-2007,查得酸价限值为≤3mg/g,所以此样品酸价合格。
针对小记者的疑惑,吴昊主任表示:“大品牌、正规厂家生产的一般没问题,购买时一定要看生产日期、保质期,检查包装是否完整。然而,为追求口感和色泽,生产厂家会在辣条中使用较多的添加剂,即使这些添加剂在国家规定的合格范围内,但因为辣条的口味较好,儿童的自制力较差,往往会因过量食用产生“叠加效应”,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同时,辣条中的钠盐含量往往较高,辣条吃多了可能会造成钠盐摄入过量。因此,需要家长要加强监管,避免儿童过多食用辣条类食品。”

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

观看微生物霉菌实验

看,这就是霉菌

观看饮料色谱分析
除了检测辣条用油实验,小记者们还观看了“微生物霉菌实验”、“饮料添加剂实验”。在观测过程中,小记者们天真有趣的发言不时让现场笑声连连。

吴昊主任弯身解答小记者疑问

小记者的发言将吴昊主任逗乐了

小记者在做记录

参观样品室

参观冷库
现场观看实验过程,让小记者们体验到科学的神圣和严谨。此外,三位专家还带领小记者们参观了样品室、天平室、理化室、制水间、色谱室、气瓶室、培养室等实验室,拓宽了小记者们的眼界和学识。
答小记者问
“如何检测牛肉里的猪肉成分?”“如何判定辣椒油里面加没加色素?”“转基因食品安全吗?”“买到不合格的食品应该怎么办?”果冻是什么做的?腌制食品不能多吃,为什么?……”小记者们爱思考,问题一箩筐。

答小记者问现场
参观完实验室,大家一起走进会议室,开始了“答小记者问”环节。小记者们纷纷举手发问,三位专家一一给出了回复。针对“如何检测牛肉里的猪肉成分?”吴昊主任解答:是否有商家用猪肉、鸭肉来冒充比较贵的牛肉、羊肉,我们要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检验,也就是检验DNA。下半年我们就会开展这个业务,如果同学们买到的肉觉着不对头的话,可以来这里检验。郭主任就“腌制食品为什么不能多吃”解答说:“腌制食品在腌制的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会产生亚硝酸,对人体是有害的,甚至会致癌。”至于微信上说喝一瓶饮料等于吃了14块方糖的问题,吴主任拿起一瓶饮料说:这上面按要求标注有营养标签,根据上面的热量,一算就可以知道了。吴昊主任强调:“同学们不要一听到添加剂就害怕,只要添加剂的种类、用量符合国家法定标准,对人体就是无害的。同学们要学会判断,拒绝三无食品,也就是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以及无生产厂名称的食品。”

合影留念
活动的最后,专家和老师、小记者们合影留念,说好的“茄子”到了小记者这里集体变成了“烧茄子”,再次成为笑点。
“通过参观实验室,现场观看实验过程,与专家交流食品健康安全问题,孩子们学习到了很多,心里的疑惑也得到了解答。”河南省实验小学贾福霞老师、郑州市互助路小学李静老师一致表示。小记者们也写来了报道,小记者郭一铭提醒大家,在选择食品时尽量选择无添加剂和防腐剂的,并且要看清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能吃新鲜的尽量就不吃过度加工好的,多吃蔬菜水果。当然,经常锻炼身体也很重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