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我国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内企业也由此面临着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众多品牌企业将实施碳资产管理、减少碳排放的目标融入自身生产经营及供应链管理战略,以期减少产品碳足迹,提升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实现碳资产的管理呢?
广电计量于8月13日举办的“碳资产管理策略及实战解析”线上公开课,通过实例解答了相关问题,课后参与免费公开课的学员也踊跃提出了多个问题,现将解答整理如下。
一、企业如何实现供应链碳管理
不同行业的企业对供应链的碳管理策略措施均不同,但框架原则基本一致。
1、设定减碳目标
首先,企业需要明确指定一个明确的减碳目标以及可执行的方案,并且与供应商进行主动而充分的沟通,共同努力达成这个减碳目标。
2、摸清自身碳排放情况
引入第三方机构,对自身的碳排放进行核查和管理。
3、帮助供应商改善并提升其碳管理能力
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持续而长效的沟通机制,通过能力建设培训等形式帮助供应商提升其碳管理能力。
4、优化采购策略
优先考虑低碳供应商以及碳管理水平比较先进的供应商。同时应要求供应商在市场上采购绿色原料、采用绿色工艺,实现材料、能源的节约,来达到源头控制。
5、寻找最优成本平衡点
由于碳交易市场的影响,材料、包装、运输方式、运输距离、运输频率以及线路等因素需要基于碳成本进行重新分析,达到成本和碳排放的最优平衡。
二、供应商如何应对品牌企业碳管理的要求
首先应进行内部盘查,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清单摸清家底,通过盘查的工作,找到自身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改进,也可设定企业的达峰/中和目标,对上游供应商提出碳管理要求。
三、哪些生产经营环节可进行优化,以降低生产成本及碳排放?
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各不相同,但主要优化升级思路基本一致,主要是应用绿色可循环的能源、材料,减少容易产生碳排放的生产环节等,具体情况如下:
设计:物料选择、能源效率、耐用性、可升级、易于拆解、可再循环、可处理、虚拟产品开发;
包装:尺寸、可重复使用/再循环、材料(瓦楞纸箱、泡沫聚苯乙烯、塑料及类似物)、文档/手册;
流程:订单履行、制造、运输、质量控制、组织管理、需求/供应计划;
组件:替代品、寻源、选址、供应商合理化;
能源:基于化石燃料的(石油、天然气)、基于可再生能源的(乙醇、太阳能、风)、其他(核能、地热能);
库存策略:安全库存、批量、计划频率、补库计划 (准时制、供应商管理库存、店铺直送);
运输:方式、运输频率、集中运输、线路。
四、未经过碳核查的企业(或非控排企业)是否可以购买CCER?
企业可以在中国自愿减排排放交易注册登记平台,也就是国家登记簿注册账户,企业分为自愿减排项目业主,还有一般用户,这个一般用户可以是团体,企业,机构和个人。注册后即可通过交易CCER这种方式在试点地区参与交易,或在全国碳市场允许机构参与碳交易后参与。
以上就是课后问题解答
如您未参会或想重温一遍课堂精彩内容
可点击以下链接观看回放
点击链接还可下载课件: